一、必要性
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是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重要手段。当前,国际贸易壁垒(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)及国内政策明确要求企业通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优化产品环境绩效,部分省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“加强数据质量保障,推动绿色供应链协同”。此外,生态设计能够减少原材料有害物质使用、降低生产能耗与碳排放,通过引入生命周期评价(LCA)工具构建绿色标准体系,助力企业通过产品绿色认证(如EPD认证)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二、工作依据
(1)国家标准与规范:
l
GB/T 32161《生态设计产品评价》:系统性规范产品生态设计技术要求,覆盖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、可回收性等维度。
l
GB 18580~18588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》:明确建材中有害物质控制要求,保障产品安全与低碳生产。
l
ISO 14067《产品碳足迹量化指南》:支持企业通过国际认可的碳足迹核算提升供应链透明度。
(2)支持政策:
l
工信部《绿色制造体系评价指南》:要求企业开展绿色设计评价,对接省级碳达峰试点建设指标。
l
国家认监委《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》:强化重点行业产品碳管理能力,推动市场采信与国内外互认。
三、评价程序
(1)初步评估:
文件审核:检查企业生产资质(如环评批复)、原材料检测报告、装饰材料有害物质符合性证明。
现场核查:验证生产线能耗计量设备运行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系统有效性,评估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情况(如光伏设备投用、余热利用)。
(2)生命周期评价(LCA):
数据建模:基于ISO 14067标准构建涵盖“原材料获取、生产、运输、使用、废弃”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模型。
环境影响分析:量化产品碳排放、能耗及可回收利用率(参照GB/T 20862),识别高污染/高耗能工艺环节。
(3)专家评审与认证:
组织跨领域专家组(环保、能源、认证机构)对评价结果评审,核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、国际认证要求(如EPD认证)。
颁发绿色设计产品认证证书及报告,支持企业申请“绿色工厂”“低碳产品”等示范资质。
(4)持续改进与披露:
指导企业定期更新碳足迹数据,优化生产工艺;提供ESG报告编制服务,通过公开碳标签提升市场公信力。
四、成功案例(部分)
1.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
2. 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
3. 浦林成山(山东)轮胎有限公司等